学科负责人:赵云波
学科层次: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
学科简介: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创建于2001年(以硕士点获批年份计算),200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1年以来,先后被确定为山西省特色重点学科、山西省重点学科。2013年获批山西省教育厅协同创新中心“三晋文化与社会转型研究中心”,2017年获批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区域科技政策研究中心”,2018年“科技史与科技战略研究团队”获批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2020年,获批中央省部共建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古代壁画。2023年,获批科学技术史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近五年,发表包括《中国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高水平期刊在内的学术论文179篇,获批国家级和省部项目数十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山西省重大软科学项目4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各类奖项数十项。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一是学科史方向:本学位点的重点建设方向。重点开展近现代世界科学史研究和新中国华人科学家研究。人员构成:厚宇德教授、李树雪教授、贺天平教授、庞慧敏教授、彭鹏副教授、任安波副教授、乔笑斐副教授、冯晓华讲师、刘欣讲师。
二是文化遗产与地方科技史方向:本学位点极具特色的建设方向。深入挖掘山西科技史宝藏,系统研究山西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科学问题。人员构成:高策教授、杨小明教授、史宏蕾教授、伊宝教授、邓蕊教授、姚雅欣副教授、王坚副教授、王金副教授、杨东东讲师。
三是区域经济与科技发展战略方向:本学位点的高端智库建设方向。立足科技史,面向社会需求,开展科技战略和决策咨询服务。人员构成:赵云波教授、吴文清教授、冯震宇教授、牛芳教授、王国强研究员、刘晓教授、韩琦教授、邹文卿副教授、范丽媛讲师。
学科梯队情况:基地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27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27人,高级职称人员23人。专职人员17人,包括教授8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博士化率100%;50岁以上5人,45-50岁2人,45岁以下10人;教授8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形成了一支学缘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创新团队。其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科技部首批软科学专家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人;山西省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2人;山西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专家1人;山西省人大委员会咨询专家1人;山西省科技计划(基金、专项)评审专家1人;三晋英才5人。2018年,“科技史与科技战略研究团队”获批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政策研究与制订的交叉性、综合性、复杂性学科特征,本学科高度重视多元化、互动化、开放式队伍建设,吸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东华大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内高水平智库专家学者参与学科建设。基地专家具有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背景,形成了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研究团队。目前学术团队成员大部分为年富力强的创新型人才。
学科平台情况:
山西省特色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史,山西省教育厅,2011年;
山西省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史,山西省教育厅,2017年;
山西省协同创新中心:三晋文化与社会转型协同创新基地,山西省教育厅,2014年;
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山西省教育厅,2016年;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修研习培训基地,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2016年;
山西省“1331”重点创新团队:科技史与科技战略重点创新团队,山西省教育厅,2017年;
中央省部共建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古代壁画,教育部、山西省教育厅,2020年。
科学技术史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3年。
2023年代表性成果:获批国家级项目5项,其中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项,文化部项目2项,中国科协项目2项,山西省研究生精品课程项目1项;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2篇;2篇论文被收录《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篇论文《数据、信息与生命》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2期全文转载;2篇论文获列《新华文摘》篇目辑览。首次举办了“科史新青年学术沙龙”,邀请了一些科学史领域的专家作为点评嘉宾,推进了国内科学史领域的学科建设。获批科学技术史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由本所主办的主题为“表里山河·科史论坛”的学术讲座已经开办至59期,本年度共举行14期。承办的非遗传承人研培项目已经举办了11期培训,包括髹饰技艺、剪纸技艺、等非遗实践课程,500余位非遗传承人在山西大学完成培训学习。此项活动是本学位点持续开展的活动,将为国家和山西省的非遗事业继续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