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风采
首页 > 学科风采

 马克思主义理论

2025-05-19
  

学科负责人:任定成

学科层次: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简介:山西大学1981年获批全国第一批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23年被中宣部评为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2024220日被中宣部和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跻身43个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之列。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目前学科研究方向有4个,分别是:

方向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带头人是赵瑞林教授。该方向包含以下3个研究领域:①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和范畴研究,②中国马克思主义范畴和原理研究,③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研究。该研究方向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和范畴的深入解读,强调原典的文本分析和理论溯源,确保理论研究的根基扎实。其次,结合中国实际,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范畴和原理,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最后,关注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演变,研究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多样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国际对话与交流。既坚持理论传承,又注重创新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方向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带头人是张利萍教授。该方向包含以下3个研究领域: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阐释,②区域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研究,③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该方向的特色在于其理论创新与实践导向的紧密结合。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阐释,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突出理论的时代性和指导性。同时,研究区域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探索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体现马克思主义对现实问题的回应能力。此外,关注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从全球视野出发,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及其对世界发展的贡献,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这一研究方向既立足中国实践,又面向世界,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意义。

方向三:思想政治教育,带头人是侯红霞教授。该方向包含以下3个研究领域:①马克思主义伦理与当代社会,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③智能社会与意识形态。该研究方向的特色在于其时代性、创新性与实践性。该方向聚焦马克思主义伦理与当代社会,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根基。同时,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结合信息技术发展,探索数字化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与覆盖面。此外,关注智能社会与意识形态,分析人工智能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挑战与新机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智能社会中的创新发展。这一研究方向既注重理论传承,又紧跟时代前沿,兼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方向四: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带头人是张玮教授。该方向包含以下3个研究领域:①革命根据地建设经验研究,②抗日根据地性别意识与政策研究,③根据地人民兵工精神研究。该研究方向的特色在于其历史纵深与现实意义的结合。该方向聚焦革命根据地建设经验研究,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治理经验与群众动员模式,为当代国家治理提供历史借鉴。同时,研究抗日根据地性别意识与政策,探讨女性在抗战中的角色与地位,揭示性别平等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其现实启示。此外,关注根据地人民兵工精神,挖掘抗战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历史资源。这一研究方向既注重历史细节的还原,又强调历史经验的当代转化,兼具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学科梯队情况:现有专职思政课教师98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1人、讲师5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为45.9%;35岁以下青年教师43人,博士率100%;40岁以下青年教师60人,博士率98.3%;全体思政课教师博士率78.6%;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入选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1人、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1人、山西省教学名师1人、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7人、山西大学文瀛青年学者9人。

学科平台情况: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山西大学)是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增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学(修)基地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20〕15号)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新增4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之一,也是目前山西省唯一获批高校。基地的主要任务是承担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和国外调研培训任务,引导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研究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入学习研究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形成的伟大精神特别是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等,深入学习研究讲好中国奇迹背后的学理道理哲理,加强四史教育,弘扬伟大精神,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发挥对外合作交流特色,帮助广大思政课教师拓宽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深化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认识,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挖掘和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丰富思政课教学案例,进一步深化理想信念教育。

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是一个致力于深入研究和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实践中应用与发展的学术平台,承担中央(国家)部(委、办、人民团体)和地方党政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下达或委托的研究任务,或自设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阐释、红色文化资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当代社会思潮评析等领域形成特色,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与海内外学术机构和学者开展交流合作。